中新网济南7月22日电(唐艺航 吕妍)济南市市中区委副书记、区长孟庆顺在济南市人民政府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该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来,产业能级不断跃升,产业链群初具规模,近三年全区累计储备工业项目330个,总投资超9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济中智立方、未来云谷、望岳智谷、大学科技园等新兴产业载体“串珠成链”,重点发展的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,正崛起成为抢占都市工业新赛道的核心高地。
孟庆顺介绍说,市中区依托“一区多园”布局,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,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,以载体构筑产业高地,率先在济南推动M9产业用地落地。目前,该区正以党杨路为轴线,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电力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空天信息、人工智能等5个新型产业园区,持续塑造市中产业竞争新优势。
据悉,市中区依托当地区位优势、工业基础和人才资源,在中心城区的西部片区布局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,建设一批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园区,推动实现“产业回归、工业回城”。
济南市市中区委常委、副区长栾长征介绍说,该区以济南中央活力区、郑庄组团、陡沟组团为核心,包括西门子能源、山东电力设备和电力战新产业园三处特色产业园区,构建了“一主三副”的园区组团。产业方向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装备、空天信息等主导产业和高端软件、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。目前,市政、交通配套逐渐完善,公共服务和项目招引稳步推进中,整个片区已储备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项目30余个,今年年底前落地入驻16家以上。“预计到2035年,整个片区将新增产值1300亿元,实现税收65亿元。”
市中区坚持将数字化、智能化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,近年来深入实施“智改数转”行动,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。济南市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朱文杰表示,该局明确主导产业发展,强化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支撑,实施数智技术应用引领,支持产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,丰富产业应用场景,推动全区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。
朱文杰介绍,该区蓄势布局汽车产业,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(筹)“一区多园”产业布局,突出“智能制造”主攻方向,依托党家片区汽车产业基础,积极拓展汽车产业链条。
此外,该区加快产业布局,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,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起势。围绕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,市中区加大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;拓展配套服务,发挥人工智能和高端软件产业优势,推动车辆智能控制与集成技术、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应用,支持新能源车联网、物联网技术检测中心建设,加快汽车充换电站、充电桩建成投用,全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服务水平。
据悉,市中区2023年、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155.7亿元和177.8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9%和14.1%,走出了一条具有市中特色的工业高质量发展道路。(完)
liangjianzhang:shide,changyuanlaishuo,meigerenhuozhezhenggeshehuidouyaosikaoshengming,yinweisuizheshehuiyuelaiyuefuyu,renmenyoulehenduodexianxiashijian、henduodeziyuan,nideshengmingyiyidaodishishenme?womennengliuxiayixieshenmedongxi?梁(liang)建(jian)章(zhang):(:)是(shi)的(de),(,)长(chang)远(yuan)来(lai)说(shuo),(,)每(mei)个(ge)人(ren)或(huo)者(zhe)整(zheng)个(ge)社(she)会(hui)都(dou)要(yao)思(si)考(kao)生(sheng)命(ming),(,)因(yin)为(wei)随(sui)着(zhe)社(she)会(hui)越(yue)来(lai)越(yue)富(fu)裕(yu),(,)人(ren)们(men)有(you)了(le)很(hen)多(duo)的(de)闲(xian)暇(xia)时(shi)间(jian)、(、)很(hen)多(duo)的(de)资(zi)源(yuan),(,)你(ni)的(de)生(sheng)命(ming)意(yi)义(yi)到(dao)底(di)是(shi)什(shen)么(me)?(?)我(wo)们(men)能(neng)留(liu)下(xia)一(yi)些(xie)什(shen)么(me)东(dong)西(xi)?(?)
二阳
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,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: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,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,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。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。世界有目共睹的是,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,运筹帷幄,就危机相继提出了“四个应该”、“四个共同”和“三点思考”。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“三个不会”,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,我个人认为,它和前面提到的“四个应该”、“四个共同”和“三点思考”也应一体并置,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,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,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。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,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,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,代价高昂,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,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,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,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,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,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,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“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”吗?